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217篇
预防医学   121篇
药学   318篇
中国医学   16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优化广防己中马兜铃酸Ⅰ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真菌发酵降低毒性作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提取时间、溶剂倍数、甲醇浓度、提取次数4个因素为考察指标,直接加热回流法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广防己及其两种药用真菌(F1菌和F2菌)发酵品溶液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1%冰醋酸水溶液(51:49),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315nm,柱温30℃。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粉末40目,加10倍量60%甲醇直接加热回流提取一次1h;与广防己药材相比,两种发酵品GF1和GF2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均明显下降,下降率分别为68.67%和52.67%,且有新的色谱峰出现。结论:该工艺马兜铃酸Ⅰ提取率高,稳定性好,提示真菌发酵可能对广防己的减毒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庄毅  谢小梅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2083-2087
目的:探索对有毒中药雷公藤缓解毒性保持药效的新技术.方法:应用"约用真菌新型(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双向发酵)的原理和方法,以雷公藤为药性基质、多种药用真菌为发酵菌种,构成多组发酵组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取得不同药性菌质,用所建"发酵组合三层优选法"进行发酵菌种优选,并对当选优秀发酵组合用"发酵过程成分、药效动态比较法"初步建立它的发酵工艺.结果:已筛选出具有解毒并保持免疫抑制作用的2种发酵真菌即灵芝、槐耳和适当的发酵工艺.结论: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可用于研究开发解毒持效的雷公藤菌质.  相似文献   
63.
木聚糖类半纤维素是一类取之不尽而又亟待开发利用的碳水化合物,经生物降解后所产生的木糖和少量其它单糖,可以用作基本碳源生产各种发酵产品,包括有机酸、氨基酸、单细胞蛋白、糖醇、工业酶类、溶剂或燃料醇。有关半纤维素酶及其基因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很多资料,其中包括木聚糖酶、木糖苷酶、阿拉伯糖苷酶、葡萄糖醛酸酶、木聚糖乙酰酯酶以及它们的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可以使发酵工程菌获得降解半纤维素的能力,或者把能有效降解半纤维素的微生物构建成发酵工程菌,从而把半纤维素转化为所需求的生物工程产品。  相似文献   
64.
在模糊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描述菌体生长的模糊动力学模型,将专家对发酵过程的定性经验描述和精确的数学模型联系起来.模型分析发现,对数期隶属度函数就是菌体的相对比生长速率,从而提供了一种划分菌体发酵阶段的方法.最后针对酵母发酵过程,精确地确定了划分对数生长期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相似文献   
65.
氯离子对灰黄霉素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灰黄霉素发酵培养基中,分别用单加NaCl,单加KCl和同时加入NaCl,KCl三种方法提供灰黄霉素生物合成中所必需的Cl^-。比较三种方法对灰黄霉素发酵影响的差别。当提供的Cl^-浓度为0.214mol/L,单用KCl时灰黄霉素的发酵单位最高,而单用NaCl时,发酵液中的去氯灰黄霉素含量明显低于其它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2 (rhKGF 2 )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和提纯工艺。方法通过增加培养基营养成分 ,发酵过程补加葡萄糖 ,获得高产率菌体。细菌裂解液经硫酸铵沉淀、分子筛、肝素亲和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等方法进行纯化 ,电泳分析结果。结果每 1L发酵液可获得菌体 12 .2g ,表达率达 2 8.7%。纯化后rhKGF 2纯度达 97%。结论rhKGF 2工程菌可获得高密度发酵。纯化工艺适用于rhKGF 2的大量制备  相似文献   
67.
本文报道D-、L-、DL-蛋氨酸、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对头孢菌素摇瓶发酵的影响。添加D-蛋氨酸,后效价最高。硫酸盐和蛋氮酸分别促进发酵前期和后期效价的增长。菌体内蛋氨酸的累积表明胞内蛋氨酸对头孢菌素的生物合成有特殊作用。这些结果对头孢菌素生产的代谢调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
为了克服常规粘度计在测定扭矩时碰到的困难,利用叶轮粘度计测定了九种丝状菌发酵液的流变特性。这些发酵液均为拟塑性,大多数发酵液的流动特性指数小于0.3。庆大霉素发酵液的最大稠度系数达22.4Ns~n/m~2,但用少量水稀释后就大大下降。温度对丝状菌发酵液的流动特性影响不大,但取样后的放置时间则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9.
通过姬松茸碳氮源筛选的单因素实验 ,确定玉米粉、蔗糖为碳源 ,豆粕粉、麸皮汁为氮源 ;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碳氮源质量浓度及比例实验、摇瓶发酵正交实验 ,优化培养基配方 ,确定姬松茸摇瓶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 :玉米粉 1 .5g/dL ,蔗糖 0 .5 g/dL ,麸皮汁 0 .5 g/dL ,豆饼粉 2 .0 g/dL .  相似文献   
70.
Pyruvate oxidase in Streptococcus sanguis under various growth condi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reptococcus sanguis ATCC 10556 was grown in batch culture under aerobic and anaerobic conditions. The organism was also kept in aerated nitrogen- and sugar-limited continuous cultures. Pyruvate oxidase was induced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and the highest specific activity of the enzyme was found in aerated batch cultures in the early phase of exponential growth. A steady-state growth of the organism could not be established in aerated continuous culture, unless catalase was included in the culture medium. In aerated nitrogen-limited continuous culture with an excess of sugar there was very low pyruvate oxidase activity, and lactate was the only fermentation product. In aerated sugar-limited continuous culture there was high pyruvate oxidase activity, and acetate was the main fermentation product. This indicated that pyruvate oxidase was the key enzyme in converting pyruvate into fermentation products in the aerated sugar-limited continuous culture. The pyruvate oxidase reaction requires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yruvate, phosphate and oxygen for maximum velocity. These concentrations are probably never reached intracellularly. The limited supply of substrates may thus b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modulating the activity of the enzyme. The enzyme is hysteretic and this may also contribute to the adaptation of the enzyme activity to the metabolic processes of the cell. The combination of pyruvate oxidase and NAD(P)H-OSCN-oxidoreductase in S. sanguis and the presence of thiocyanate and salivary peroxidase in saliva may provide an ecological advantage to S. sanguis in habitats exposed to saliv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